探骊得珠:文言文英语考研精进之道
夫文言文英语考研,非独才学之试,实乃心性之磨。古文之奥妙,如幽谷之兰,需静心细品;英语之精微,似晨曦之露,待慧眼识珠。今之学子,多困于题海,鲜有悟道者。吾辈当以古之“格物致知”为法,于字句间寻真谛,于语境中悟神韵。此篇旨在为诸君拨云见日,解惑释疑,使文言文英语之学,如顺水之舟,顺风之马,事半功倍。
常见疑问及精解
一、文言文阅读如何突破瓶颈?
文言文之难,在于其“简练而意深”,一字千金,稍有不慎便失之毫厘。初学者常感字词陌生,句式拗口,实则未得其门而入。吾以为,突破之道,有三:
- 勤记字词,以本为基:古文之字,多承先秦之风,故《说文解字》《古文字类编》不可不读。每日取十数字,深究其源流,明其字形、字义、字音之变。如“乎”“哉”“焉”等虚词,虽用法灵活,然其情态毕现,须分类归纳,方知其妙。
- 熟读名篇,以声悟意:古文之韵,非死记硬背可及。宜选《论语》《孟子》《史记》等经典,反复诵读,直至口诵心惟。声音之起伏,节奏之顿挫,暗合文意之深浅,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非虚言也。
- 精研注释,以注为钥:注疏者,前人智慧之结晶也。如《十三经注疏》《文选注》,皆可视为良师。遇疑难处,不妨对照数家注解,比较异同,渐悟作者之匠心。切忌囫囵吞枣,须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文言文之“活”,在于其“因时而变”。汉文与唐文,风格迥异;骈文与散文,体例不同。故需拓宽视野,涉猎诸子百家,方知文脉之流变。切莫困于一家之言,而失却“博观约取”之智。
二、英语作文如何写出高分?
英语作文之要,在于“形神兼备”。形者,结构之工整;神者,思辨之深刻。多数学子困于“中式英语”,句式单调,词汇贫乏,实因未得写作之真谛。吾以为,高分作文,当从三方面着力:
- 模仿佳作,以范为师:历年真题中,不乏高分范文。宜精读其立意、布局、用词,分析其如何由浅入深,如何以理服人。如某篇作文以“时间管理”为题,先以数据论证其重要性,继以名人轶事佐证,末以警句收束,此乃“总分总”之典范。每日仿写一段,久而久之,自得法门。
- 积累素材,以事为证:英语作文,非空谈理论可成。需储备时事、名言、典故等素材。如讨论“环保”,可引用“碳达峰”“可持续发展”等术语,或引《论语》“天人合一”之思想,使文章既有时代感,又显文化底蕴。素材之积累,如涓涓细流,终成江海。
- 锤炼语言,以炼为精:英语之美,在于其“精准而生动”。切忌堆砌华丽辞藻,而失之自然。宜多练“高级句型”,如“虚拟语气”“倒装结构”“非谓语动词”,使文章张弛有度。同时,注意“逻辑连接词”之运用,如“however”“therefore”“in addition”,使段落衔接如行云流水。
写作之道,贵在“勤改”。初稿不必完美,然反复修改,方能去粗取精。可请同学互评,或请教老师指点,如此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三、文言文与英语如何协同提升?
文言文与英语,看似分属东西文化,实则暗合相通。文言文之“言简意赅”,恰似英语之“conciseness”;文言文之“修辞之妙”,亦如英语之“figurative language”。故协同提升,可相得益彰。
- 借文言文之逻辑,解英语之长难句:文言文之句式,常以“判断句”“被动句”见长,与英语之“从句嵌套”异曲同工。多读《左传》《战国策》,能助你快速拆解英语复杂句,如“The boy, who was injured in the accident, was taken to the hospital.”可联想文言文“伤于寒者,反为热”之句式,自然明白其结构。
- 借英语之语法,助文言文之辨析:英语语法之严谨,可反哺文言文之辨词。如英语之“tense”“voice”,能帮你理解文言文时态之模糊与语气之轻重。某字作动词、形容词、名词,可借英语词性转换之术,举一反三。
- 借翻译之桥梁,融通中西思维:文言文英译,实为双向提升之良法。如将“水至清则无鱼”译为“The clearer the water, the fewer fish there are.”,既能锻炼英语表达能力,又能深化对文言文内涵之理解。翻译时,切忌逐字硬译,需以“意译”为主,使中西文化在语言中和谐共舞。
协同提升之关键,在于“知其同,而辨其异”。文言文之“含蓄”,英语之“直白”,各有千秋。唯有兼收并蓄,方能臻于化境。正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文言与英语之学,亦需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