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考研政治34题

更新时间:2025-09-11 15:36:01
最佳答案

2021考研政治34题重点难点解析:考生必知高频问题及答案

介绍

2021考研政治34题主要考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涵盖了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重要内容。很多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理解上的困难,比如如何区分量变与质变、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等。本文整理了5个常见问题,并给出详细解答,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核心知识点。这些问题都是基于历年真题和考生反馈整理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解答部分力求通俗易懂,同时兼顾理论深度,适合不同基础的考生参考。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贯穿于事物发展始终。特殊性则指不同事物、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各有特点。这两者辩证统一: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例如,任何社会矛盾都有其特殊性,但都遵循矛盾发展的一般规律。考生需要掌握两点:一是认识到矛盾无处不在,不能忽视任何事物中的矛盾;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不同情境下的矛盾特殊性。在方法论上,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既要运用普遍原理指导实践,又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创新。例如,我国改革开放正是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国情进行制度创新的过程。

问题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在考研复习中有何应用?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在考研复习中,这要求考生既要重视知识积累,又要注重实践应用。具体表现为:要重视教材和真题的研读,这是认识的基础;要通过做题、模拟考试等实践环节检验和深化认识;要根据实践反馈调整复习策略。例如,某考生通过做真题发现对马原部分理解不深,于是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最终提高了该部分得分。这个过程中,做题是实践,理论学习是认识,二者相互促进。考生还应注意认识的真理性,避免陷入主观臆断,要不断修正错误认识,形成科学理论体系。

问题3:如何区分唯物辩证法的量变与质变规律?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显著的、飞跃式的变化。二者的关系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完成后,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例如,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引发质变的过程——从知识零散到形成体系。考生需要掌握:第一,认识到量变积累的重要性,不能急于求成;第二,把握质变的临界点,避免错过关键时机;第三,理解质变后的新起点,继续进行新的量变。在复习中,可以运用"水滴石穿"等比喻帮助理解这一规律。

问题4: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如何理解?

社会存在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包括政治、法律、道德、艺术等思想观念。二者关系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决定作用体现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归根结底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例如,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决定了思想解放的必然性,而思想解放又推动了改革深化。考生需要把握:第一,社会存在是基础,不能忽视物质条件的作用;第二,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要重视其反作用;第三,要正确处理改革与稳定的辩证关系,既坚持实践基础,又发挥思想引领作用。

问题5:如何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要认识到矛盾是发展的,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体现了发展进步;要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当前矛盾主要表现为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等不平衡问题;要采取正确方法解决矛盾,如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考生还应理解:第一,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意味着其他矛盾的消失;第二,解决矛盾要注重系统性思维,避免碎片化政策;第三,要认识到这一矛盾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的长期性,做好持续奋斗的准备。通过这样分析,可以更深刻理解我国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考研百科 |网站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3005595号-21 站务邮箱:newmikke@163.com

页面耗时0.0170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