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涛考研政治必背20题深度解析:高频考点轻松掌握
考研政治是众多考生心中的难点,而徐涛老师的《考研政治必背20题》则是备考过程中的重要参考资料。这本书涵盖了历年考试中的高频考点和核心概念,对于考生来说,掌握这些内容不仅能提高答题效率,还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本文将围绕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展开详细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重要知识点。
常见问题解答
1. 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具体来说,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通过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
- 坚持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路径。
-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保障人民权益。
-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这些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考生在复习时,不仅要记住这些要点,还要理解其内在逻辑和现实意义,这样才能在答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如何应用于实际工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党中央从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一布局既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也有明确的实践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总目标,它明确了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全面发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源泉,它强调通过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发展活力。改革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例如,在经济发展方面,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政治领域,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文化领域,要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再次,全面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它要求我们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它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实际工作中,考生需要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具体工作相结合。例如,在制定地方政策时,要明确当地如何服务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目标;在推进某项改革时,要考虑如何与其他领域的改革相协调;在处理社会问题时,要依法依规,维护社会稳定;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时,要注重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3. 如何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理念,其核心内涵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理念既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也是对全球治理困境的回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持久和平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中国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例如,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倡导通过多边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普遍安全强调安全是普遍的、相互依存的。中国反对将安全问题绝对化、单边化,主张共同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例如,在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问题时,中国倡导各国携手合作,共同维护全球安全。
再次,共同繁荣要求各国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成果。中国主张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合作机制,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共同发展。例如,中国通过投资、贸易、技术合作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实现互利共赢。
开放包容强调尊重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中国倡导文明交流互鉴,反对“文明冲突论”。例如,中国积极推动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和对话。
清洁美丽要求各国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地球。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例如,中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不仅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案。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这一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面对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各国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抗击疫情;面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各国需要共同应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只有通过合作共赢,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