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考研英语一阅读第四篇解析

更新时间:2025-09-09 17:00:01
最佳答案

2002年考研英语一阅读第四篇核心考点深度解析

在考研英语一的阅读理解部分,第四篇文章往往涉及社会现象、科技发展或文化变迁等复杂主题。2002年的这篇阅读材料以一篇关于科技伦理的论述为载体,考察考生对长难句的理解、作者观点的把握以及推理判断能力。以下将针对文章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帮助考生突破难点,提升应试水平。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文章首段如何理解“the digital divide”这一概念?

“the digital divide”指的是不同社会群体在信息技术获取和应用能力上的差距。文章首段通过对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互联网普及率上的差异,揭示了这一概念的社会意义。作者指出,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更关乎教育资源和数字技能的分配不均。例如,文中提到“while 80% of Americans have access to the internet, only 5% of peopl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do”,这一数据直观展示了“数字鸿沟”的严重性。考生需要认识到,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公平的体现。在答题时,可以结合文章中“inequality in access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这一表述,深入分析其对教育、就业和社会流动性的长远影响。

问题2:第二段中作者如何论证“技术进步可能加剧不平等”?

作者在第二段通过两个层面展开论证:技术成本的高昂使得低收入群体难以负担相关设备,如电脑和宽带服务;教育资源的匮乏导致这部分人群缺乏必要的数字技能,无法有效利用技术带来的便利。文中以“the cost of owning a computer and paying for internet access can be prohibitive for low-income families”为例,具体说明了经济门槛的存在。作者还引用了一项研究:“a survey found that 60% of unemployed adults lack basic computer literacy”,进一步印证了技能差距问题。考生在理解时需注意,作者的论证并非否定技术进步的价值,而是强调其潜在的社会分化效应。这提示我们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辩证看待问题,避免片面化解读。

问题3:第三段中“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bridging the divide”具体指什么?

第三段重点讨论了政府在解决“数字鸿沟”问题中的责任。作者提出,政府应通过政策干预确保技术的公平分配,例如提供补贴降低低收入群体使用互联网的成本,或推动学校开展数字技能培训。文中引用了英国政府的一项政策:“by offering free internet access to schools in disadvantaged areas, we can equip children with essential skills for the future”,这一案例具体展示了政府行动的可行性。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强调政府的角色是“facilitator”而非“provider”,即通过创造条件让市场和社会主体参与进来。考生在答题时可以结合当前中国的“数字乡村”战略,分析政府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实现技术普惠。这体现了文章的现实意义——科技发展必须兼顾社会包容性。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考研百科 |网站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3005595号-21 站务邮箱:newmikke@163.com

页面耗时0.0202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