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考研政治押题徐涛

更新时间:2025-09-08 18:58:01
最佳答案

2023考研政治徐涛冲刺期核心考点答疑:你的备考“解忧杂货铺”

在2023考研政治的冲刺阶段,徐涛老师的押题课程成为了众多考生的“定心丸”。但随着复习的深入,一些常见问题也浮出水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核心考点,本栏目整理了徐涛老师经常解答的5个高频问题,涵盖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和时政等模块。答案不仅详实,而且融入了徐涛老师标志性的口语化表达,力求让复杂的理论变得生动易懂。无论你是初次接触考研政治,还是已经复习多轮,这些解答都能帮你少走弯路,直击备考痛点。

问题一:马原部分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概念在马原里可是个大头,很多同学一听就觉得抽象,但别担心,徐涛老师用大白话给你捋清楚!咱们得知道啥叫“真理”,简单说,真理就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那怎么证明这个认识对不对呢?就得靠实践。比如,你学了一个科学理论,能不能解释身边的现象?能不能指导你做实验得到预期结果?这都属于实践范畴。为啥说它是“唯一”标准呢?因为理论本身是主观的,光靠逻辑推演可不行,得看它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想想当年“大跃进”吧,那不是理论脱离实际,最终被实践“打脸”的典型例子。所以,考研政治答题时,你要强调实践的社会历史性,说明任何真理都需要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和丰富。徐涛老师还提醒,答题时可以结合时政热点,比如科技创新、乡村振兴这些,都离不开实践检验的原理。

问题二:毛中特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四个全面”可是毛中特里的高频考点,每年都可能考分析题。徐涛老师把它拆解成四个字,你记住了就简单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个有机整体。比如,你想实现现代化国家(目标),那就得不断改革体制机制(动力),还得靠法治社会(保障),同时党自身要过硬(关键)。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盖房子,现代化是你要盖的大厦,改革是挖地基、砌墙的工人,法治是保证施工规范的监理,全面从严治党则是项目经理要带头遵守的规矩。理解了这层逻辑,你就能明白为什么说“四个全面”是战略布局,因为它把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了。答题时,你可以先把这些内涵列出来,再分别展开论述,最后总结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徐涛老师还特别提醒,要结合二十大报告的最新表述,比如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是对“四个全面”的最新阐释。

问题三:史纲部分如何把握“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这题,每年考选择题、简答题都有可能,关键在于把它的“两面性”给说透。什么叫“两面性”?就是既伟大又局限。伟大在哪?伟大就伟大在它终结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你想想,以前咱们都是皇帝轮流做,没见过民主共和,辛亥革命就像一阵旋风,把几千年来的帝制传统给彻底颠覆了。这意义太深远了!但是它也有局限性,为啥呢?因为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虽然赶走了皇帝,但外国侵略者还在,国内封建势力也还在作威作福。徐涛老师用了个比喻,就像你把家里的老房子拆了,但旁边还有高墙围着,你还没完全获得自由。所以,答题时你不能只说它多伟大,还得指出它的不足,这才是全面客观。具体来说,就是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理解了这一点,你就能把辛亥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它的历史意义——里程碑式的进步,给准确对应起来。记住,分析题得分的关键就在于全面性,既不能只说优点,也不能只说缺点。

问题四:思修法基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理解“自由”与“平等”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自由”和“平等”经常被放在一起讲,但它们可不是一回事儿。很多同学分不清,觉得它们俩就是一回事,其实差远了!自由不是让你为所欲为,它是相对的,必须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行使权利。就像你开车,有速度限制,有红绿灯,但你还是享受着驾驶的自由。平等也不是人人可以随便欺负别人,它是权利上的平等,机会上的平等,但不是结果上的绝对平均。徐涛老师打个比方,自由就像你家里的客厅,你可以自由活动,但你不能把客厅弄得乱七八糟,影响别人。平等就像排队买东西,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但有人跑得快,有人跑得慢,最后到达终点的时间肯定不一样。所以,自由和平等是辩证统一的,自由是平等的前提,没有自由,平等就无从谈起;平等是自由的保障,没有平等,自由就可能变成少数人的特权。理解了这层关系,你答题时就能避免犯“绝对化”的错误。比如,不能说追求自由就是放纵,也不能说追求平等就是搞平均主义。徐涛老师还特别提醒,要结合法治和德治来谈,自由和平等都需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同时也要用道德来约束行为。

问题五:时政部分如何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高质量发展”可是时政里的大热门,每年都要结合新政策来考。但很多同学看完新闻稿,还是感觉云里雾里,不知道重点在哪。其实,徐涛老师帮你把“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总结成三个词:创新、协调、绿色。这三个词出自新发展理念,但用在高质量发展上,意思更丰富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没有创新,经济就停滞不前。协调是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如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能为了发展污染环境。除了这三个词,还要记住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发展。徐涛老师用了个通俗的比喻,以前咱们追求GDP增长,就像一个孩子,只要长高就行;现在追求高质量发展,就像一个成年人,不仅要长高,还要有内涵、有素质、有责任感。所以,答题时你不能只说增长了多少,还要说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怎么样,是不是更可持续了。记住,时政答题的关键在于把政策术语和基本原理结合起来,用你自己的话把它解释清楚,同时要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结合最新的政策文件来谈。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考研百科 |网站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3005595号-21 站务邮箱:newmikke@163.com

页面耗时0.0187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