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原核心考点口诀速记指南
在考研政治的复习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是重中之重,其复杂的理论体系和繁多的知识点常常让考生望而却步。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地记忆和理解马原的核心考点,我们整理了一系列朗朗上口、易于记忆的口诀,并结合常见问题进行详细解答。这些口诀不仅能够帮助考生快速抓住重点,还能在答题时提供清晰的思路。下面,我们将针对几个马原中的常见问题,用口诀和详尽的解答帮助大家攻克难点。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如何理解唯物史观中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基本原理。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等都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
口诀:“社会存在定意识,物质基础是根本,经济基础来决定,上层建筑紧跟随。”
具体解答: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意味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等都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社会存在是物质性的,它包括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如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状况等。这些物质条件是社会意识产生的基础和根源。经济基础是社会存在的核心,它决定着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上层建筑则包括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变化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因此社会存在的变化最终会反映到社会意识的变化上。例如,在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充满了等级观念和迷信思想,而在资本主义社会,自由、平等、竞争等观念则成为主流。这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生动体现。
问题二:如何记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是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是剩余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口诀:“资本主义剥削深,剩余价值是核心,工人劳动多收益,资本家赚得欢。”
具体解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是剩余价值,这是资本家获取利润的主要手段。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通过劳动创造出新的价值,这个新价值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补偿工人劳动力价值的部分,另一部分则是剩余价值。资本家通过支付低于工人劳动力价值的工资,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占为己有,从而实现资本的增殖。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所在,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因为它是资本家获取利润的主要来源,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因此,理解剩余价值的概念,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三:如何理解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口诀:“否定之否定,螺旋上升,曲折前进,循环往复。”
具体解答: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自我否定实现的。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旧的事物会不断地被新的事物所取代,这就是第一次否定。例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了封建主义生产关系,这就是一种否定。新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矛盾,从而被更新的事物所否定,这就是第二次否定。例如,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和挑战,从而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事物的发展呈现出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趋势。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事物的发展既有前进性,也有曲折性。前进性是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向前的、上升的,而曲折性则是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会经历反复和倒退。例如,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也有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期。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