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管理类论说文写作的三大关键误区
在管理类联考的论说文写作中,很多考生常常陷入一些思维定式或技巧误区,导致文章分数不理想。本文将结合管理类写作的评分标准,重点剖析考生在立意、论证和语言表达上常见的三大问题,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帮助考生突破瓶颈,写出高分作文。
误区一:立意空洞缺乏管理视角
很多考生在构思论点时,容易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而忽略了管理学的专业视角。例如,有人写"坚持诚信经营",但全文只是简单复述诚信的重要性,没有结合管理学中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伦理学等专业知识进行深入分析。这种写法虽然观点正确,但缺乏学术深度,难以打动阅卷老师。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确立论点时,要自觉运用管理学知识体系。比如,可以从企业战略管理角度分析诚信如何影响长期竞争优势;或者从组织行为学视角探讨诚信文化如何塑造高效团队。在写作中,可以引入管理学经典理论作为支撑,如张瑞敏砸冰箱体现的品控管理理念,或海底捞通过服务文化提升竞争力的案例。这种将管理理论与现实案例相结合的写法,既能展现专业素养,又能使论点更具说服力。
误区二:论证结构混乱缺乏逻辑
管理类论说文常见的论证问题包括:论点和论据脱节、分论点设置不合理、论证过程跳跃性太大等。例如,有人写"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在论证时先谈了技术创新,又突然转到营销创新,最后又扯到管理创新,缺乏有机的过渡和联系。这种写法让文章看起来像拼凑的散文,而非严谨的论证。
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在动笔前先搭建清晰的论证框架。可以采用"总-分-总"结构,在开头明确核心论点,中间设置3-4个逻辑递进的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包含理论阐释、案例分析和现实意义三个部分。在写作时,要注重使用逻辑连接词,如"首先""其次""此外""因此"等,确保论证过程连贯自然。同时,每个分论点都要紧密围绕核心论点展开,避免出现跑题现象。例如,在论证创新时,可以按照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顺序展开,每个层次之间保持递进关系。
误区三:语言表达平淡缺乏感染力
管理类论说文虽然强调专业性,但绝不是学术论文。很多考生为了显示专业素养,堆砌管理学术语,导致文章生硬晦涩。例如,有人频繁使用"边际效用""博弈论""核心竞争力"等词汇,却无法准确运用,反而让文章像翻译腔。这种写法不仅不能加分,反而可能给阅卷老师留下不专业的印象。
提升语言表达的关键在于:在准确运用专业术语的同时,注重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可以采用"理论+案例+比喻"的表达方式,如用"海尔张瑞敏砸冰箱"的案例说明质量管理的极端重要性,用"苹果公司颠覆式创新"说明突破思维定式的价值。在比喻时,要选择贴切生动的喻体,如将企业文化比作企业的灵魂,将战略规划比作航海的罗盘。要适当运用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增强气势,但要注意把握分寸,避免过度修饰。要确保每句话都清晰准确,避免出现语病和歧义,让阅卷老师能够轻松理解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