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冲刺必备:高频考点深度解析
在考研政治的备考过程中,许多考生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或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核心考点,本手册精选了24个常见问题,并提供了详尽的解答。这些问题涵盖了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和时政等多个模块,旨在帮助考生通过深入解析,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应试能力。无论是初阶学习还是冲刺复习,这些内容都能为你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阅读下面的解答,你会发现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其实可以迎刃而解。
问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其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和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类通过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获得对世界的认识。比如,农民通过耕种了解土地的特性,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自然规律。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因为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新需求,推动认识向前发展。例如,工业革命带来了对新技术的研究需求,促进了科学理论的进步。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最初只是理论推演,直到后来的实验证实才被广泛接受。理解实践观的关键在于认识到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离不开实践活动,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问题2: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使命涵盖了两个紧密相连的目标:一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基础,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例如,经济上要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上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最终目标,这意味着中国要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为人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具体来说,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使命不仅是对历史的回应,也是对未来的承诺,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
问题3:如何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提出的治国理政总方略,包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总目标,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方面,旨在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例如,经济上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社会上要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通过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发展活力。比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国企改革等都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强调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求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通过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行动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