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考研政治冲刺:必考高频考点深度解析
2023年考研政治备考进入关键阶段,许多考生对一些高频考点仍存在疑惑。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核心内容,我们整理了几个必考常见问题,并提供了详尽的解答。这些问题涵盖了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和时政等多个模块,解答部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考生攻克难点。本文旨在为23考研政治冲刺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让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更加高效、自信。
马原部分:如何理解唯物史观中的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是理解唯物史观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要素。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方式。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有的生产关系就会成为其发展的桎梏,这时社会基本矛盾就会激化,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以中国革命为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严重束缚了民族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了障碍。这一过程充分证明了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考生在复习时,不仅要记住概念,还要结合具体历史事件理解其内涵。要特别注意社会基本矛盾与阶级斗争的关系,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在当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仍然存在,但表现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化,更多地体现在改革和发展中。
毛中特部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有哪些重要内容?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这一要求的核心是“全面”和“从严”。全面指的是党的建设涵盖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各个方面,没有短板;从严指的是坚持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不留情面,不搞特殊。在具体实践中,要特别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因为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同时,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考生在复习时,可以结合“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等概念,深入理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内在逻辑。
史纲部分:如何把握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其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工人阶级和商人也纷纷响应,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爱国浪潮。这场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促进了民族觉醒。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五四运动又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开始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一批青年学生也积极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可以说,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考生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这是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关键线索。同时,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场“新”民主主义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