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冲刺:高频考点大题精解与应试技巧
在考研政治的备考过程中,大题往往是考生们最为头疼的部分。它不仅考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考验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应对大题,我们整理了几个高频考点,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思路和应试技巧。这些内容不仅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以及形势与政策等多个科目,还结合了最新的时事热点,力求为考生们提供最全面、最实用的备考指导。
高频考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唯物史观
问题:如何理解唯物史观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等,而社会意识则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社会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可以对社会存在产生反作用。
具体来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例如,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农民阶级则为地主阶级耕种,这种生产关系决定了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道德观念等。而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工人阶级为资产阶级劳动,这种生产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道德观念等。
然而,社会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一方面,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例如,一些思想家提出的先进理论可以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无法实现,但它们对后来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社会意识也可以落后于社会存在,例如,一些落后的观念可以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仍然存在,但它们对社会的进步产生了阻碍。
在考研政治的考试中,考生们需要结合具体的案例来分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例如,在分析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时,考生们可以指出,改革开放是社会存在的变化,它决定了中国社会意识的转变,例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从温饱到小康的转变等。
高频考点二:毛泽东思想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问题: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领导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通过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来实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决定了它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对象,因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对象,因为封建主义的剥削和压迫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对象,因为官僚资本主义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统治的经济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因为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最强烈的革命要求。农民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力量,因为农民阶级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具有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同盟军,因为他们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具有参加革命的要求。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同盟军,因为他们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参加革命的要求,但他们的软弱性和动摇性决定了他们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通过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来实现。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发挥了领导作用,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策略,组织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领导了人民军队进行革命战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高频考点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问题:如何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和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目标,它要求我们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强大动力,它要求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方略,它要求我们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保证,它要求我们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意义在于,它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总目标,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它为我们提供了发展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它为我们提供了制度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它为我们提供了组织保障。
在考研政治的考试中,考生们需要结合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和意义。例如,在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时,考生们可以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我们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我们建设法治经济,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高频考点四:思想道德与法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问题: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它要求我们建设一个经济繁荣、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国家。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它要求我们建设一个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法治社会的国家。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它要求我们每个公民都要热爱祖国、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友善待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在于,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在考研政治的考试中,考生们需要结合具体的案例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例如,在分析中国文化建设时,考生们可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分析中国社会建设时,考生们可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诚信建设。
高频考点五:形势与政策中的中美关系
问题:如何理解当前中美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复杂而敏感的时期。一方面,中美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仍然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和合作。另一方面,中美两国在政治、安全等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和摩擦。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取决于两国领导人的智慧和勇气,也取决于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中美关系的现状可以概括为“竞争与合作并存”。在经济领域,中美两国仍然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巨大。在文化领域,中美两国的人员往来频繁,文化交流丰富多彩。在政治领域,中美两国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但在安全领域,中美两国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和摩擦,例如,南海问题、台湾问题等。
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取决于两国领导人的智慧和勇气,也取决于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中美两国应该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对话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中美两国应该共同努力,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在考研政治的考试中,考生们需要结合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例如,在分析中国外交政策时,考生们可以指出,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分析中美关系时,考生们可以指出,中美两国应该加强对话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