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考研英语二Text1深度解析:文章结构与解题技巧
2010年考研英语二Text1以“广告与消费主义”为主题,探讨了现代社会中广告对人们消费行为的深远影响。文章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广告案例,揭示了消费主义如何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选择。本文将结合考研英语二的特点,深入解析文章结构、关键段落及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并提升答题能力。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Text1首段如何体现广告的普遍性?
Text1首段通过描述现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广告,如“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深夜的最后一刻,广告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生动地展现了广告的普遍性。作者以“无处不在”为关键词,列举了从媒体到日常用品的广告形式,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及产品包装等,进一步强化了广告的渗透力。这种描述不仅体现了广告的广泛存在,也为后文分析广告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埋下伏笔。考生在答题时应注意首段的铺垫作用,将其与后文内容结合理解。
问题2:第二段中的“消费主义陷阱”具体指什么?
第二段通过“消费主义陷阱”这一概念,揭示了广告如何通过制造虚假需求来操纵人们的消费行为。作者指出,广告往往将物质满足与幸福直接挂钩,如“购买某品牌汽车就能获得社会地位”,但实际上这种联系是人为构建的。这种陷阱的特点在于:它利用人们的心理弱点,如对身份认同的追求;它通过不断更新产品概念(如“最新款手机”),促使消费者陷入持续消费的循环。考生在理解时应关注“虚假需求”与“心理操纵”的关联,并结合后文案例深入分析。
问题3:文章第三段如何论证广告的负面社会影响?
第三段通过对比“传统价值观”与“消费主义文化”,论证了广告的负面社会影响。作者以“过去人们追求精神满足,如今却以物质衡量成功”为例,指出广告加剧了社会焦虑。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广告制造了“不消费即落后”的焦虑感;另一方面,它模糊了“需要”与“欲望”的界限,如“孩子生日必须送名牌礼物”成为社会共识。这种影响不仅导致资源浪费,还扭曲了人际关系(如家庭因消费观念冲突而破裂)。考生在答题时应关注作者的批判性视角,并思考如何将社会现象与个人选择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