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政治考研真题常见考点深度解析
2017年的政治考研真题不仅考察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注重对时事政治和理论实践的融合。许多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高频考点反复出现,但理解深度却参差不齐。本文将从历年真题中提炼出5个常见问题,结合当时的政策背景和学术前沿,为考生提供系统性的解答。这些问题不仅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核心模块,还涉及时事政治的解读,帮助考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通过分析这些真题中的难点和易错点,考生可以更精准地把握命题规律,提升答题技巧和理论素养。
问题一:如何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
在2017年的政治考研真题中,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考察占据了重要位置。这一战略布局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它们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相互支撑、有机统一的整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是“四个全面”的逻辑起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为小康社会建设提供持续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法治建设为各项事业提供稳定环境。全面从严治党则是根本保障,只有党自身过硬,才能引领各项事业顺利推进。在答题时,考生需要结合实际案例,比如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既体现了全面小康的目标,也离不开改革、法治和党的领导。这种答题方式既能展现对理论的理解,又能体现对时政的把握,符合命题者的期望。
问题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实践”概念如何应用于当代中国?
2017年真题中有一道题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并要求考生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分析。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指的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当代中国,实践不仅包括生产活动,还涵盖了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例如,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过程中,中国通过国际合作实践,既提升了自身发展水平,也为沿线国家带来了机遇。考生在答题时,可以围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断展开,指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正是基于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成果。同时,也要强调实践中的辩证法,比如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既要坚持顶层设计,又要鼓励基层创新,避免“一刀切”的做法。这种答题思路既能展现对理论的深刻理解,又能体现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力。
问题三:如何理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系?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五位一体”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发展的框架;而“四个全面”则是实现这一框架的路径和保障。具体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五位一体”在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为“五位一体”各领域发展提供动力,全面依法治国为“五位一体”提供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则是确保“五位一体”顺利推进的根本。在答题时,考生可以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例,说明它是“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则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这种答题方式既能展现对理论体系的整体把握,又能体现对政策细节的关注。
问题四:如何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
2017年真题中有一道题专门考察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当年宏观经济领域的热点话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理论内涵上看,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也是对西方供给学派的创新。例如,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可以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在实践意义方面,供给侧改革不仅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为民生改善提供了支撑。比如,在钢铁行业去产能的过程中,虽然短期内可能影响就业,但长期来看,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可以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创造更高质量的工作岗位。考生在答题时,可以结合具体案例,比如某地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既解决了传统汽车行业的过剩问题,又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种答题方式既能展现对理论的理解,又能体现对实践的把握。
问题五:如何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外交理念,在2017年真题中也得到了体现。这一理念强调各国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从时代价值上看,它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时,只有各国携手合作,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通过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行动。在答题时,考生可以结合具体案例,比如中国与欧盟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既促进了双方发展,也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动力。同时,也要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包容性,比如在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时,要尊重各国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制度选择。这种答题方式既能展现对理论的理解,又能体现对国际形势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