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常识:考研英语中的音乐术语解析
在考研英语的阅读和写作部分,音乐相关的术语和知识偶尔会作为背景材料出现,考生若能掌握一些基础的音乐常识,不仅有助于理解文章,还能在写作中增添文化底蕴。本文将围绕几个常见的音乐问题展开,帮助考生系统梳理音乐术语,提升应试能力。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表达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常常被用作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在英语考试中,涉及音乐的内容多与西方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或跨文化音乐交流相关,考生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
常见问题解析
1. 什么是“Sonata形式”?它在西方音乐中有什么重要性?
“Sonata形式”是西方古典音乐中一种常见的曲式结构,尤其在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非常盛行。这种形式通常由多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都有特定的节奏和调性安排。以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为例,Sonata形式通常包括快-慢-快三个乐章,其中快板乐章多采用奏鸣曲式,慢板乐章则常为抒情的行板或柔板,而第三乐章则多为活泼的舞曲节奏,如小步舞曲或圆舞曲。这种结构在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为作曲家提供了创作的框架,也使得音乐作品在情感表达和形式美感上达到了高度统一。
在考研英语中,若遇到与Sonata形式相关的题目,考生需注意区分其与其他曲式(如Rondo形式或Theme and Variations形式)的区别。例如,在阅读一篇关于贝多芬创作的文章时,若提到“Beethoven's Sonata in C Major, Op. 53,”考生应能迅速理解这是指贝多芬的《C大调奏鸣曲》,并知道该作品通常包含三个乐章,其中第一乐章可能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则可能为柔板,第三乐章为急板。掌握这一知识点,不仅有助于理解音乐评论类文章,还能在写作中引用相关术语,展现对西方音乐文化的了解。
2. “A cappella”是什么意思?它与伴奏乐器有何不同?
"A cappella"是意大利语,意为“无伴奏”,在音乐术语中指演唱或演奏时不使用乐器伴奏的形式。这种形式常见于合唱团演唱或宗教音乐,如gregorian chant(格里高利圣歌)。A cappella演唱强调人声的表现力,通过多声部和谐或对位的手法,创造出丰富的音乐效果。例如,美国合唱团“IL DIVO”以其无伴奏的男声合唱闻名,其作品《La Danza del Vento》就是典型的A cappella音乐。
与伴奏乐器相比,A cappella更注重人声的技巧和情感表达。在考研英语中,若遇到关于音乐表演的题目,考生需明确A cappella与伴奏的区别。例如,一篇阅读文章可能提到“The choir performed an A cappella version of 'Hallelujah,' which was originally composed with orchestral accompaniment.”考生应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合唱团演唱了无伴奏的《哈莱路亚》,而这首曲子原本是为管弦乐队伴奏而创作的。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音乐形式的多样性,也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表演的审美差异。
3. “Allegro”和“Adagio”在音乐速度上有什么区别?它们如何影响音乐情绪?
"Allegro"和"Adagio"是音乐术语中常用的速度标记,分别表示不同的演奏速度。"Allegro"意为“快板”,通常指每分钟120到168拍的节奏,给人一种活泼、明快的感觉。这种速度常用于进行曲或欢快的舞曲,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就是典型的Allegro。而"Adagio"则意为“慢板”,通常指每分钟66到76拍的节奏,营造出舒缓、深沉的氛围,多用于抒情乐章,如肖邦的《夜曲》。
在音乐中,速度标记不仅决定了乐曲的节奏感,还直接影响音乐的情绪表达。Allegro的快速节奏能激发听众的兴奋感,而Adagio的慢节奏则让人产生宁静或沉思的情感体验。在考研英语中,若遇到描述音乐作品的题目,考生需结合速度标记理解作曲家的意图。例如,一篇阅读可能提到“Mozart's Symphony No. 40 opens with an Allegro that is both energetic and melancholic.”考生应能分析出,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开头的快板乐章既有活力又不失忧郁,这种情绪的复杂性正是通过速度与情感的结合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