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核心考点深度解析:1200题难点突破
考研政治作为考研公共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考点覆盖广泛、理论性强,让许多考生感到头疼。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核心知识点,《考研政治考点精练1200题》应运而生。这本书以历年真题为基础,结合最新考试大纲,精心编排了1200道精选题目,涵盖了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时政等多个模块。然而,许多考生在刷题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难点,比如理论理解不透彻、题目解析不清晰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特别整理了书中常见的几个考点难点,并给出详细解答,希望能帮助考生扫清障碍,顺利备考。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马原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如何理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它强调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真理。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具有客观性和绝对性。然而,仅仅认识到真理的存在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其正确性。实践是指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包括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检验理论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实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它具有直接现实性。理论认识是抽象的、间接的,而实践则是具体的、直接的。例如,科学家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农民通过耕种来检验农业技术,这些都是实践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实践不仅能够验证真理,还能够修正和发展真理。在实践过程中,人们会发现理论的不足之处,从而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因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推动真理发展的动力。
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需要注意几点。要明确实践的标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不同领域的实践具有不同的标准,比如科学实验的标准是可重复性、可验证性,而社会政治实践的标准则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等。要认识到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某种实践可能无法完全检验真理,但随着实践的发展,真理会被不断验证和完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要求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真理。
问题2:毛中特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依据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基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背景作出的重大判断。这一判断有着深刻的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
从历史依据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努力积累的结果。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这些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从现实依据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是基于对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的深刻认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然而,我国的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影响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从时代背景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是基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调整,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同时,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问题3:史纲中“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如何概括?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爱国运动,它不仅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严重压迫中国人民。五四运动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为口号,广大群众奋起反抗,迫使北洋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罢免了卖国贼的职务,取得了初步胜利。这场运动极大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罪恶,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虽然已经开始在中国传播,但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办了《新青年》等刊物,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再次,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是因为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动力都发生了变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革命的主要力量,中国人民的斗争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五四运动使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危害,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了民族解放的斗争精神。五四运动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奋斗,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问题4:思修法基中“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其内涵、意义和实践要求等方面进行把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包括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整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在于,它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也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内核,是引领社会风尚的道德准则。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要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深入人心。要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引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要加强制度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道德建设、文化建设和各项社会实践中,使其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要注重实践养成,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行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问题5:时政中“如何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理念,旨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理念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体现了中国对世界发展的责任担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也不可能独自应对全球性挑战。只有通过合作共赢,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倡导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对世界发展的责任担当。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对世界发展的重要贡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为解决全球性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面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全球性挑战,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它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和完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它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了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