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徐涛2019年

更新时间:2025-09-10 13:18:01
最佳答案

徐涛老师考研政治2019年热点问题深度解析

在考研政治的备考过程中,徐涛老师的课程因其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讲解风格深受广大学子的喜爱。2019年,考研政治的考试内容与当年社会热点紧密相连,许多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惑。本文将针对几个典型的热点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这些问题不仅涵盖了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和时政等模块,还结合了当年的重要事件和理论动态,力求为考生提供全面而实用的备考指导。

问题一: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2017年中共十九大的重要论断,也是考研政治中的一个高频考点。这一概念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理论意义上讲,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转变要求我们党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现实意义上讲,新时代意味着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一过程要求我们党必须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具体来说,新时代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二是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三是我国发展目标的变化。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重点理解这些变化的具体表现和深远影响,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例如,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都是新时代我国发展的重要特征。同时,考生还需要掌握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战略安排,如“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发展理念等,这些内容都是考研政治中的重要考点。

问题二: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主要体现在“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两个方面。“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核心的内容,构成了这一思想的理论体系框架,而“十四个坚持”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落实“八个明确”的具体要求。

具体来说,“八个明确”涵盖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而“十四个坚持”则进一步细化了这些原则,提出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例如,在政治建设方面,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文化建设方面,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等。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深入理解“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内在逻辑和相互关系,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例如,在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可以结合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进行分析,展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坚定决心。同时,考生还需要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理解这一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远影响。

问题三:如何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要外交理念,也是当前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这一理念强调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主张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从理论意义上讲,“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它超越了零和博弈、弱肉强食的旧思维,倡导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模式。

具体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上,倡导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二是安全上,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三是经济上,倡导开放创新、包容互惠,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四是文化上,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五是生态上,倡导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从现实意义上讲,“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有助于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它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解决全球性挑战提供了新的动力。例如,在应对气候变化、反恐、疫情防控等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新的平台。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意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例如,在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内涵时,可以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分析,展示中国通过开放合作推动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考生还需要掌握“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其他国家的外交理念之间的关系,理解这一理念对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考研百科 |网站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3005595号-21 站务邮箱:newmikke@163.com

页面耗时0.0186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