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2003年Text3常见疑问与深度解析
文章介绍
考研英语的阅读理解部分一直是考生们的难点,尤其是2003年的Text3,文章专业性较强,逻辑层次复杂。本文将针对Text3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掌握解题技巧。无论是主旨题、细节题还是推理题,都能在这里找到针对性的解析和方法,让备考过程更加高效。
2003年Text3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Text3的主旨是什么?如何准确把握文章核心观点?
解答:
2003年Text3的主旨围绕"基因专利"这一科技伦理议题展开,通过对比科学家、法律界和公众的不同立场,探讨基因技术发展的社会影响。文章前两段提出基因专利的商业价值,第三段转折引出伦理争议,最后一段总结社会需平衡科技创新与伦理道德。把握核心观点的关键在于:
1. 抓关键词:如"patent disputes"(专利争议)、"ethical concerns"(伦理担忧)、"social responsibility"(社会责任)
2. 分析段落逻辑:注意每段首句的引导作用,如第三段首句"Yet the very process of granting patents may lead to ethical dilemmas"明确转折
3. 关注对立观点:文中多次使用"however"、"nevertheless"等转折词,揭示作者立场。
通过这些方法,考生能准确提炼出"基因专利需兼顾商业利益与社会伦理"的核心矛盾,这也是文章考查的重点。
问题2:文中关于"基因专利"的争议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解答:
文章对基因专利的争议从三个维度展开:
1. 科学家的商业诉求:首段描述科学家通过专利变现研究成果,如"patents have become essential tools for commercializing genetic discoveries",体现其经济动机
2. 法律界的制度困境:第二段通过"the legal system struggles to keep pace"指出专利制度滞后于基因技术发展,具体表现为:
基因序列的无限性("the sheer number of sequences")
专利保护的边界模糊("the line between useful applications and abstract concepts")
3. 公众的伦理质疑:第三段集中呈现社会争议,核心矛盾是:
知识产权与公共利益的冲突("patents could stifle research")
基因信息的商业化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gene patents may create two classes of people")
文中通过这些分论点层层递进,构建起从微观技术到宏观社会的完整争议链条,这也是主旨题和细节题的命题基础。
问题3: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态度倾向?
解答:
作者通过以下方式隐晦表达了对基因专利的审慎态度:
1. 用词选择:多次使用"potential"、"controversial"、"ethical dilemmas"等带有警示意味的词汇,如第四段"the potential benefits must be weighed against the ethical costs"直接点明权衡关系
2. 结构安排:采用"提出问题-分析矛盾-呼吁平衡"的递进结构,最终落脚于"social responsibility"(社会责任),暗示需建立伦理框架
3. 举例手法:引用法律界人士观点时使用"some argue that..."的让步句式,表明并非完全否定商业价值,而是强调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未直接批判基因专利,而是通过呈现各方矛盾,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创新与伦理间寻求平衡"这一深层问题。这种含蓄的写作风格正是考研英语阅读的考查重点,需要考生具备"读懂言外之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