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医学妇科复试必知高频问题及深度解析
复试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妇科肿瘤的早期筛查方法有哪些?
答案:妇科肿瘤的早期筛查是保障女性健康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宫颈细胞学检查(TCT):这是宫颈癌筛查的“金标准”,通过采集宫颈脱落细胞进行病理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前病变。TCT的敏感度较高,但假阳性率也相对较高,需要结合HPV检测进一步确诊。
-
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通过检测高危型HPV病毒的存在,可以预测宫颈癌的风险。HPV检测与TCT联合筛查,可以显著提高筛查的准确性。
-
盆腔超声检查:通过阴道超声可以清晰地观察子宫、卵巢及附件的形态和血流情况,对子宫内膜病变、卵巢肿瘤及子宫肌瘤等有较高的检出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还能评估肿瘤的良恶性。
-
妇科检查:常规的妇科检查包括外阴、阴道、宫颈和子宫的触诊,能够发现异常的肿块、出血或分泌物,是早期发现妇科肿瘤的重要手段。
-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A125、HE4等,虽然这些指标并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但在结合其他检查时,可以帮助提高卵巢癌等妇科肿瘤的早期诊断率。
早期筛查的关键在于规范化和定期检查,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妇科肿瘤筛查,尤其是30岁以上的女性,更应重视筛查的频率和全面性。
问题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案: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特征、内分泌指标和影像学检查。根据2018年国际PCOS共识会议的建议,PCOS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至少两项标准:
-
排卵稀发或无排卵: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如闭经(连续3个月以上无月经)、月经稀发(周期>35天)或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通过基础体温测定、排卵试纸或超声监测排卵情况来评估。
-
高雄激素的临床或生化表现:临床表现为多毛(上唇、乳晕、下腹部、大腿内侧等部位毛发增多)、痤疮(尤其是成人型、顽固性痤疮)、雄激素性脱发(头顶部稀疏)等。生化指标异常包括总睾酮升高、游离睾酮升高、SHBG降低等。
-
卵巢多囊样改变:通过经阴道超声检查,表现为双侧卵巢体积增大(每个卵巢体积>10ml),且卵巢内小卵泡≥12个(呈串珠状排列),或卵巢体积增大伴小卵泡数量增多。这项检查需要在月经周期的早期(第2-4天)进行。
除了以上三项核心标准,PCOS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高雄激素或排卵障碍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库欣综合征等。PCOS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远端小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综合征表现。
问题三:如何鉴别妊娠期高血压与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
答案:妊娠期高血压和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是孕期常见的并发症,两者在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上有显著差异,准确鉴别对母婴安全至关重要。
- 发病时间不同:
- 妊娠期高血压:通常在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和子痫三个阶段。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则是在怀孕前或孕20周前就已存在的高血压病史。
-
病程变化:妊娠期高血压在产后多数会恢复正常,而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产后仍会持续存在。
-
临床表现差异:
- 妊娠期高血压:除了血压升高外,常伴有水肿和蛋白尿,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等子痫症状。水肿通常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
-
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主要表现为血压持续升高,可能伴有眼底病变、肾功能损害等靶器官受损表现。水肿出现较晚或不明显。
-
实验室检查:
- 肾功能:妊娠期高血压的肾功能通常正常或轻度受损,而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常伴有肾功能不全,如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 尿常规:妊娠期高血压可出现蛋白尿,但程度较轻;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的蛋白尿可能更明显,甚至出现肾功能恶化。
-
眼底检查:妊娠期高血压的眼底病变通常较轻,主要为动静脉比例失调;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的眼底改变更严重,可出现动静脉交叉压迫、出血等。
-
治疗策略不同:
- 妊娠期高血压:治疗重点在于控制血压、预防子痫,同时保证母婴安全,必要时考虑终止妊娠。
- 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治疗需兼顾血压控制和孕期并发症的预防,常需要更积极的降压治疗,并密切监测母婴状况。
鉴别诊断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孕期检查数据和动态血压监测,必要时进行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