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华科经验贴
一战失败的核心教训:自负与准备不足目标选择与难度误判:一战选择南京大学(沿海985高校),未充分评估竞争激烈程度,仅凭“考研不过如此”的轻视心态投入备考。时间规划严重失误:9月才开始复习,仅准备3个月,远低于正常备考周期(通常需6-12个月)。
年华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硕)备考经验总结如下:个人背景与备考成果二战考生,本科为普通二本。第一年:笔试排名13-14名,复试因准备不足差1名被录取。第二年:笔试第8名,综合排名第5名拟录取。英语备考建议单词与真题:单词书+真题为核心,需反复总结生词短语。
在总结了一战的经验教训后,我本着“一战打基础,二战985”的想法,二战时选择了题目相对简单的中部985高校——华中科技大学,并成功被录取。我的初试成绩为417分,其中高代148分,数分130分,英语69分,政治70分。
成绩结果:双80+的成绩显然无法进入复试,这是对整个一战过程的直接反馈。二战软微失败原因分析 复试准备不足:由于缺乏与人交流,沟通能力不佳,导致在复试中无法很好地展示自己的优势。本科期间过于摆烂,没有积累足够的项目和经验,导致复试时项目准备得很烂。
西工大专硕四非跨考372初试第四经验贴 自我介绍:本人来自沈阳工程学院能动专业,25考研二战跨考到西工大电气专硕,初试成绩第四(总分372,英语48,政治68,数学124,专业课132)。备考之路漫长且艰辛,现将备考过程中的各学科学习方法及思考总结如下,供学弟学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