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考研数学一:那些年我们一起被戏弄的“小妖精”
考研数学,尤其是数一,堪称“四大名著”之一,每年都有无数考生在其中“九死一生”。而张宇老师,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幽默的语言,将原本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但即便如此,考生们依然会在一些问题上“踩坑”,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那些年我们一起被戏弄的“小妖精”——考研数学一中的常见搞笑问题。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为什么定积分的换元法总是让我“翻车”?
定积分的换元法,可以说是考研数学一中的一大“拦路虎”。很多同学在换元过程中,要么忘记调整积分上下限,要么对新的变量积分范围理解不清,导致最终结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其实,换元法的关键在于“一致性”和“完整性”。换元后积分变量要跟着变,积分上下限也要相应调整;新的变量积分范围要明确,不能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举个例子,比如计算∫01 x2dx,如果用t=x3进行换元,那么新的积分上下限就要从0变成1,积分式变为∫01 t(2/3) dt。注意,这里的t(2/3)是x2经过换元后的结果,积分范围也要跟着调整。如果忘记调整积分范围,直接写成∫01 x2dx,虽然结果看起来一样,但实际上是错误的。因此,换元法的关键在于“一致性”和“完整性”,只要这两个方面做到位,定积分的换元法就不怕你“翻车”。
问题二:为什么级数收敛性问题总是让我“抓狂”?
级数收敛性问题,尤其是交错级数和绝对收敛性问题,是考研数学一中的一大“噩梦”。很多同学在判断级数收敛性时,要么乱用收敛性判别法,要么对级数的性质理解不清,导致最终结果“南辕北辙”。其实,级数收敛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抓准关键点”。要明确级数的类型,是正项级数、交错级数还是一般级数;要根据级数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收敛性判别法。比如,对于正项级数,常用比值判别法和根值判别法;对于交错级数,常用莱布尼茨判别法。举个例子,比如判断级数∑n=1∞ (-1)(n+1) / (n+1)的收敛性,这是一个交错级数,可以直接用莱布尼茨判别法。因为其通项的绝对值单调递减且趋于0,所以级数收敛。如果误用比值判别法,可能会得到错误的结果。因此,级数收敛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抓准关键点”,只要对级数的类型和收敛性判别法理解透彻,就不会“抓狂”。
问题三:为什么微分方程的求解总是让我“头疼”?
微分方程的求解,尤其是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是考研数学一中的一大“难点”。很多同学在求解微分方程时,要么忘记写出特征方程,要么对特征根的理解不清,导致最终结果“一团糟”。其实,微分方程求解的关键在于“抓住特征根”。要明确微分方程的类型,是齐次还是非齐次,是线性还是非线性;要根据微分方程的类型写出相应的特征方程。比如,对于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y''+py'+qy=0,其特征方程为r2+pr+q=0。根据特征根的不同情况,可以分为两个解的叠加。如果特征根是两个不相等的实根r1和r2,那么通解为y=C1e(r1x)+C2e(r2x);如果特征根是一个重根r,那么通解为y=(C1+C2x)e(rx);如果特征根是一对共轭复根α±βi,那么通解为y=e(αx)(C1cos(βx)+C2sin(βx))。如果忘记写出特征方程,或者对特征根的理解不清,可能会导致最终结果“一团糟”。因此,微分方程求解的关键在于“抓住特征根”,只要对微分方程的类型和特征根的理解透彻,就不会“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