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翻译:英译汉和汉译英到底该怎么选?常见疑问一次说清
关于考研翻译的常见问题解答
1. 考研翻译部分是考英译汉还是汉译英?
答案: 考研翻译部分通常包含两种题型:英译汉和汉译英。根据历年真题来看,英译汉占比约60%-70%,汉译英占比约30%-40%。具体分值分布会因院校和专业设置略有差异,但总体比例保持相对稳定。英译汉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英语原文的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中文表达的准确性;而汉译英则更侧重考察考生的中文理解能力、英语词汇运用能力以及跨语言转换的技巧。建议考生在备考时,两种题型都要均衡练习,尤其要重视英译汉的训练,因为这部分难度相对较高,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双语功底。
英译汉时,考生需要注意原文的句子结构、逻辑关系和语体风格,避免机械翻译和逐字对应。建议采用"意译为主、直译为辅"的原则,将英语长句拆解为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短句,同时保留原文的修辞手法和文化内涵。例如,英语中的被动语态、虚拟语气等特殊句式,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转换;而英语中的习语、俚语等,则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恰当的中文对应表达。
2. 为什么英译汉在考研翻译中占比较大?
答案: 英译汉在考研翻译中占比更大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从语言学习规律来看,英语作为外语,考生对其语言的掌握程度通常不如母语,理解原文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存在挑战。英译汉要求考生不仅要读懂英语原文,还要用流畅的中文表达出来,这对双语转换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学科特点来看,翻译考试本质上是考察考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而英语作为输入语言,其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需要更多题目来全面评估考生的语言水平。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高校翻译专业更注重培养英汉双向转换能力,英译汉的训练有助于考生掌握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和表达差异,为后续的跨文化交际打下基础。
在备考英译汉时,考生可以重点练习以下技巧:第一,积累常见英语句型的翻译模式,如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第二,熟悉专业领域的术语翻译,特别是文学、经济、法律等常见主题;第三,学习英语中的长难句拆分方法,掌握"分译法""合译法"等实用技巧;第四,培养语感,通过大量阅读中英文对照材料,增强对两种语言表达习惯的敏感度。例如,英语中的倒装句、强调句等特殊结构,在翻译时需要根据中文表达习惯进行合理调整,避免生硬的直译。
3. 汉译英时有哪些常见错误需要避免?
答案: 汉译英时常见的错误主要有五类:第一,词汇误用,如将中文的成语、俗语直译为英语,导致表达不地道;第二,句子结构混乱,如保留中文的流水句结构,造成英语句子成分残缺;第三,时态错误,如将中文的将来时态翻译为英语的现在时态;第四,语态错误,如将中文的主动语态错误翻译为英语的被动语态;第五,文化差异忽略,如将中文特有的文化概念直译为英语,导致外国读者难以理解。这些错误往往源于考生对英语语法规则掌握不牢,对中英文表达差异认识不足。
要避免这些错误,考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系统学习英语语法,特别是时态、语态、情态动词等难点;第二,积累常见中文表达对应的英文说法,如"不管怎样"译为"regardless of anything"而非字面翻译;第三,注意英语句子成分的完整性,确保主谓宾等基本要素齐全;第四,练习英语的倒装句、强调句等特殊结构,提高句式变化能力;第五,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如中文的含蓄表达在英语中需要更直接的说法。例如,中文的"他昨天可能去了北京"译为"he might have gone to Beijing yesterday"而非"he possibly went to Beijing yesterday",因为英语中"possibly"通常放在动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