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经济学名词解释答案

更新时间:2025-09-15 00:00:01
最佳答案

考研经济学名词解释常见考点深度解析与答题技巧

名词解释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什么是外部性?如何理解外部性对市场效率的影响?

外部性是指个体或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与之无关的第三方产生的非市场影响,这种影响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例如,工厂排放污染属于负外部性,而个人接种疫苗后对社区防疫的贡献则属于正外部性。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的核心在于,经济主体在决策时不会考虑其行为对第三方产生的间接影响,导致资源配置偏离最优状态。

从经济学理论来看,负外部性会导致市场产出过高。以污染为例,企业生产时只考虑自身成本,而忽略污染对社会的损害,因此会继续扩大生产直至边际社会成本超过边际私人成本。反之,正外部性则导致市场产出过低,因为个体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如教育不仅提升个人能力,还增强社会整体人力资本。解决外部性问题主要有三种途径:政府干预(如征税或补贴)、市场机制设计(如排污权交易)和道德规范引导。在考研答题时,应结合图形分析(如边际社会成本与边际私人成本曲线)和现实案例,系统阐述外部性如何导致市场效率损失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问题二:什么是机会成本?它与会计成本有何根本区别?

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一个核心概念,指为了获得某种资源而放弃的其他最佳替代选择的价值。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得到A,你不得不放弃的最好的B"。例如,大学生选择考研的机会成本不仅包括学费、时间等直接支出,更包括同期就业可能获得的工资收入。机会成本强调的是稀缺资源在有限选择下的取舍价值,而非实际货币支出。

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存在本质区别。会计成本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货币支出记录,如原材料费用、员工工资等,是历史成本;而机会成本是理论上的隐性成本,反映资源的机会价值。会计成本计入财务报表,而机会成本通常不计入正式账目,但在决策分析中至关重要。例如,企业闲置厂房的会计成本可能为零,但其机会成本却是将这些资源出租或用于其他项目可能获得的收益。在考研答题时,可以通过比较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放弃高薪工作创业的案例,说明机会成本如何影响重大决策,并强调在资源稀缺条件下理性决策必须考虑机会成本。

问题三:什么是信息不对称?它如何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中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于另一方,这种信息分布不均会导致市场失灵。例如,二手车市场中卖家通常比买家更了解车辆真实状况,保险市场中投保人比保险公司更清楚自身风险程度。信息不对称不仅影响价格形成,更严重时会导致市场崩溃。

信息不对称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发生在交易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劣质产品将优质产品挤出市场。以招聘为例,企业难以区分高能力与低能力求职者,可能只设定较低标准,结果吸引更多低能力者应聘,进一步降低整体质量。道德风险则发生在交易后,因一方行为不可观测而改变初始行为。比如买了全险的车主可能减少安全驾驶的意愿,或买了健康险的人可能更少关注健康。解决方法包括信号传递(如企业提供质量保证)、信息甄别(如保险公司设计不同条款)、政府监管(如强制信息披露)和声誉机制(如建立信用评分系统)。在考研答题时,建议结合二手车市场、保险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具体案例,用图形(如柠檬市场模型)和实际现象说明信息不对称的破坏性及其治理路径。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考研百科 |网站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3005595号-21 站务邮箱:newmikke@163.com

页面耗时0.0270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