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难点解析与高分技巧
在备战考研英语的过程中,阅读理解部分常常让考生感到头疼。2010年的考研英语阅读理解不仅考察词汇和语法,更注重对文章逻辑和作者意图的把握。本文将结合历年真题,分析几个典型问题,并提供详细的解答思路,帮助考生攻克阅读难关。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如何快速定位文章关键信息?
在2010年的考研英语阅读理解中,很多题目要求考生找出特定信息或观点。例如,某篇文章讨论了“社交媒体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而题目问“作者对社交媒体的主要态度是什么?”。解答这类问题时,考生首先需要快速浏览文章标题、首尾段和每段首句,因为这些地方往往包含核心观点。注意带有转折词(如however、but)的句子,这些地方常出现作者态度的转折。以2010年真题为例,文章提到“虽然社交媒体方便了人们的联系,但也可能导致孤独感”,这里的转折提示考生作者并非完全肯定社交媒体,而是持辩证态度。选项中若出现过于绝对的表达(如“完全有害”),通常不是正确答案,因为文章往往强调复杂性。
问题二:如何判断作者的观点与作者的写作目的?
2010年阅读理解中常出现类似“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的题目。解答这类问题需要区分观点和目的。观点是作者明确的立场(如“我认为社交媒体利大于弊”),而写作目的是更隐含的(如“通过对比利弊,建议读者理性使用社交媒体”)。以某篇文章为例,作者在文中既承认社交媒体的便利性,也指出其弊端,最后建议“年轻人应学会平衡线上和线下生活”。此时,选项A“完全禁止社交媒体”显然错误,因为文章并未如此极端;选项C“赞美社交媒体”也不准确,因为作者强调平衡。正确答案可能是选项D“呼吁合理使用社交媒体”,这既符合作者观点,也体现其写作目的。
问题三:如何应对长难句的理解?
2010年阅读理解中不乏复杂的句子结构,如定语从句、虚拟语气等。例如,某句“Although social media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instant communication, it may inadvertently foster superficial interactions.”(尽管社交媒体提供了即时交流的平台,但它也可能无意中助长肤浅的互动)。理解这类句子时,可以采用“拆分法”:先找出主句(it may inadvertently foster superficial interactions),再分析从句(Although social media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instant communication)。注意连词(Although)的作用,它表明前后句存在对比关系。虚拟语气(may inadvertently)暗示作者认为这种影响是可能而非确定的。正确理解长难句的关键在于抓住主干,再补充细节,避免被冗余信息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