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经济知识点归纳

更新时间:2025-09-08 19:54:01
最佳答案

考研政治经济知识点核心问题深度解析

在考研政治的复习过程中,经济部分是考生普遍感到较为复杂但又至关重要的内容。它不仅涉及大量的理论概念,还与实际经济现象紧密相连,需要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和应用。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整理了几个常见的核心问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这些问题覆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键理论,旨在帮助考生厘清思路,突破难点。通过阅读这些问题及解答,考生可以更清晰地把握经济学的本质,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问题一:如何理解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重性之间的关系?

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劳动二重性指的是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有具体劳动的一面,也有抽象劳动的一面。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它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则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将其视为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它创造商品的价值。

商品二重性则是指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二重性是劳动二重性的必然结果。因为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则形成了商品的价值。没有具体劳动,商品就没有使用价值;没有抽象劳动,商品就没有价值。

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重性之间的关系是:劳动二重性是商品二重性的基础,商品二重性是劳动二重性的表现。只有理解了劳动二重性,才能深刻理解商品二重性。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交换者既要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也要关注商品的价值,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例如,一个生产者如果只关注产品的使用价值,而忽视了产品的价值,那么他的产品可能很受欢迎,但他无法获得利润;反之,如果只关注产品的价值,而忽视了产品的使用价值,那么他的产品可能无人问津,也无法实现价值。

问题二:简述剩余价值理论的内涵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剩余价值理论的内涵是指资本家通过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值,并将这部分超出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占为己有,这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具体来说,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抽象劳动,创造出新的价值,这个新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补偿工人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工资;另一部分是超出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资本家通过支付工资购买工人的劳动力,然后在生产过程中利用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无偿占有剩余价值,从而实现资本的增殖。

剩余价值理论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根本途径就是通过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它解释了资本积累的动力。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雇佣更多的工人,从而推动资本积累。它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的方式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获得自身的解放。

问题三: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运行的,它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保障共同富裕的目标。
  •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引导资源配置。
  •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在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弥补市场失灵,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是主要的分配方式,同时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 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通过发展经济、调节分配、完善社会保障等措施,逐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这些基本特征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整体系。例如,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前提,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障,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分配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目标。

    通过理解这些基本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和规律,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例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同时也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时也要鼓励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考研百科 |网站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3005595号-21 站务邮箱:newmikke@163.com

    页面耗时0.0188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3次